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110千伏永昌变电站1号、2号主变压器送电成功,河北南网蓄滞洪区主行洪通道内第1个具有行洪功能的变电站投运。
110千伏永昌变电站于1月开始建设,本期安装2台主变压器总容量10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2条,总长22.37千米。该站是邢台地区第1次全方位应用智能监测与辅助控制系统的变电站,可实时采集并上传环境数据,还能根据异常数据研判故障情况,投运后不仅进一步优化任泽区配网布局,还能缓解110千伏天安变电站、35千伏辛店变电站重过载状况。
110千伏永昌变电站位于任泽区辛店镇蓄滞洪区。近年来,任泽区机械制造、橡塑制品等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内的110千伏天安变电站、35千伏辛店变电站有时会出现重过载现象。邢台供电公司统筹考虑该区域为蓄滞洪区主行洪通道实际,按照历史行洪极值设计变电站,将配电楼和主变压器位置抬高,采用架空布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搭建悬挑梁式平台作为巡检通道,建成可卸式透水围墙,方便蓄滞洪区启用预警时及时拆除,确保不影响蓄洪空间和行洪通道,保障变电站可靠运行。

一、产品概述(WBJZ-2000电力行业新产品“发电机阻抗试验仪”产品十分精细)
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当此类故障发生时,转子电流增大,绕组温度升高,限制发电机的出力,严重时会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匝间短路通常通过测量发电机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来判别。传统的测量方法是采用多个测试仪器仪表,在现场组装后进行测量。这种需要很多测试仪器仪表组建测量系统的方法存在试验设备笨重、费时费力、整理数据繁琐、测量准确度不高等缺点。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微处理器和算法不断涌现,据此我们研制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该仪器以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为硬件平台,充分发挥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使得仪器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得到大大提高,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二、功能特点(WBJZ-2000电力行业新产品“发电机阻抗试验仪”产品十分精细)
全自动(手动)采集、测量、显示、存储、打印所有测量参数和交流阻抗特性曲线;
实时显示测量数据和交流阻抗特性曲线,方便存储和打印;
采用320×240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简便;
内置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存储200组测量数据及曲线;
内置高精度实时时钟功能:可进行日期及时间校准;
自带高速微型热敏打印机:可打印测量及历史数据;
兼做单相变压器的空载、短路试验和电压(流)互感器、消弧线圈的伏安特性试验;
具有完善的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其中过压过流保护值根据试验参数的设置情况自动调整,既简便又能保证被试设备的保障。
三、技术参数(WBJZ-2000电力行业新产品“发电机阻抗试验仪”产品十分精细)
测量范围
阻抗:0~999.9Ω
电压:0~600V
电流:0~120A
功率:0~72kW
频率:45~65Hz
准 确 度、阻抗、电压、电流、频率:0.2级
功率:0.5级
外形尺寸 345mm×295mm×175mm
仪器重量 5kg
四、使用条件(WBJZ-2000电力行业新产品“发电机阻抗试验仪”产品十分精细)
环境温度 -10℃~50℃
环境湿度 ≤85%RH
工作电源 AC220V±10%
电源频率 50±1Hz
五、面板介绍(WBJZ-2000电力行业新产品“发电机阻抗试验仪”产品十分精细)
1.电源输入:测试回路的输入接线柱,连接试验调压器的输出端;
2.电流输出:测试回路的电流测量接线柱,范围0~120A;
3.电压输入:测试回路的电压测量接线柱,范围0~600V;
4.电源开关:仪器的电源开关及保险;
5.接 地 柱:仪器可靠接地专用;
6.液 晶 屏:用于显示各种数据和曲线;
7.键 盘:用于各种功能的操作及参数设置;
8.打 印 机:用于快速打印各种数据和曲线;
9.蜂 鸣 器:用于超限、过压和过流等报警;
10.RS-232:用于仪器和PC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用作升级方案)。
11.USB接口:用于大容量外部移动存储(用作升级方案)。
在“双碳”目标的浩荡征程上,能源变革浪潮奔涌激荡。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可靠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认真贯彻“四个变革、一个合作”能源保障新战略,以能源保障和可靠为首要任务,聚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家电网积极促进新能源发展,服务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2025年6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4亿千瓦,是“十三五”末4.5亿千瓦的3倍。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居世界第1,新能源成为公司经营区第1大电源和新增装机、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大电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一条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将遥远戈壁的劲风、广袤高原的烈阳、滔滔江河的水能,汇聚成澎湃不竭的绿色电能,跨越千山万水,点亮万家灯火。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很大的清洁发电体系、规模很大的输电网络,它们共同组成全球很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其中,国家电网运营管理着全球电压等级很高、规模很大、保持可靠运行纪录很长、清洁能源发展极快的电网,投运了一大批“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能源电力大动脉。截至2025年6月,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39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5亿千瓦。
国家电网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植于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的每一环节。
“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更新提出并坚决落实“业务全覆盖、管理全过程、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和合规风险”的“四全两控”环保管理总体要求,确保实现“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满意”的环境管理目标。如今“四全两控”环保管理要求经过系统化推进和常态化实践,已深度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形成了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长效管理模式,环保管理体系持续健全完善,环境合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全方位扛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在特高压工程中,国家电网开展环保水保分级管控探索与实践,根据施工现场地形特点和生态保护重点,制定分级管控方案,在重点区域采取全方位高低腿设计、“一塔一图”精准设计、索道运输、无人机放线等措施,着力降低生态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风险。在施工关键环节,按照“关口前移、专业协同”原则严格开展环保水保阶段验收,并通过优化施工工序、采用快速植被恢复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施工扰动区域生态修复质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推进。
做好绿色“加法”的同时,国家电网积极推进绿色用能理念加快形成,引导行业及全社会做好减污降碳的“减法”。
国网重庆电力以“无废”为抓手,助力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其公司内全方位推进无废工厂建设,积极对接大型发电企业达成“无废”战略合作,推进上游发电企业与下游供电企业废旧电力设备回收拆解设施共享,极大化发挥既有重庆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作用,助力打造重庆“无废电力系统”。自该中心运营以来,累计实现铜、铝、铁铠及废变压器油等1.7万吨资源循环利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气体58.06万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达成作出积极贡献。
国网安徽电力将实现电网绝缘温室气体六氟化硫的高效循环利用与绿色替代作为重大课题,大力推动环保气体绝缘装备研发与应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推动产业升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26个省级六氟化硫净化处理中心,更新提出“分散回收、灵活处置、统一检测、循环利用”六氟化硫气体管理模式,为电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国网方案”。21~24年,国家电网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1798.7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气体4369.4万吨。
国网湖北电力更新构建国内第1个电力行业级碳普惠,驱动行业内低碳资源“点绿成金”。该公司打造“鄂电碳普惠”聚合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电力供应侧和消费侧共计6类21项电力普惠场景。在武汉市启动碳普惠体系建设的一年半时间内,国网湖北电力成功打通多个小微场景碳减排“可测量、可追溯、可收益”路径,释放碎片化绿色潜能。通过政策引导、生态共建、模式更新等系列工作,累计吸引超9万用户参与电力减碳行为,开发减排量近2万吨。
扬州万宝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